根本不想购物,却参加低价购物旅游团的游客是什么心态?
谢邀!
报低价团的人,原因说白了很简单:低价团,低价嘛,便宜;而根本不想购物,就是要占便宜来了。
这就是周瑜打黄盖,一个愿打一个愿挨,至于到最后谁斗法更胜一筹,那就看游客和导游谁的法力更高强了。
不过大多数时候,大部分的低价团,都是久经沙场的导游大获全胜,赚的杯满钵满。
1,游客呢,本就有的贪心更是在导游千锤百炼出来的忽悠下,晕头转向,买买买,大包小包回家,然后后悔莫急,怎么自己一下就冲动无脑呢?
2,还有游客意志坚定,或者也可能没多少钱。没关系,导游是什么人?什么人没见过,治不了你小样的,导游这碗饭白吃了。
遇到这样的“旅游老油条”,导游,还有杀手锏,讽刺挖苦谩骂,极度挑战你忍耐的心理极限。
一个不要脸的,对上还要那么一点脸的,看谁抗不住。
一个是为了生存而拼命,一个是尽最大可能捂紧钱包,结果往往不言而喻,谁胜谁败明摆着的。
到了人家的地头儿,是龙你给我盘着,是虎你给我窝着。导游修炼高深,还有很多“必杀技”哦:荒野给我下车,给你们猪食都可惜了等等。
3,再有遇到油盐不进的主儿,再脾气差点儿,一个团购物都确实不够导游买“人头钱”,或者气急败坏之下,那就使出“两败俱伤”威力巨大的大杀器,拼着导游不做了,干你丫的。
所以说,占占小便宜就好了,不要占便宜没够。很多很多时候,都是占小便宜吃大亏,后悔药可是也没处买。
根本不想购物,却参加低价购物旅游团的游客是什么心态?我认为这是一种投机心理,但如果你在旅途中只玩儿不购物,你的行程也不会开心,因为导游要通过购买提成把钱赚回来,不然会给你脸色看,甚至恶语相加。
旅游是快乐的事儿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,出外旅游的人越来越多。人们通过旅游增长见识,调整心情。但我们时常在媒体上看到一些游客被强制购物、缩减行程、降低食宿标准,致使旅游的体验感全无,好不容易出行一次,心情坏到极点。
为什么会这样呢?究其原因,绝大多数是因为贪图便宜,报了低价甚至零团费的旅游团。有些不法旅行社,利用有些人贪便宜的心里,以低价游为诱饵,招揽游客,再将这些游客转手给目的地的导游,而这些导游只能通过购物和降低食宿、行程标准的办法,才能赚到钱,这就出现了前面说的,旅游变成了购物的事情。
所以我们绝对不要参加低价团或零团费的旅游。出行要找正规的,信益高的旅行社。费用过低必然会出现问题,要知道:旅游从来就是一分钱一分货的事情。国家相关部门也在加大力度,整顿旅游行业,相信上述这种现象会越来越少。
祝朋友们旅途愉快!一路平安!
不得不说,我是非常佩服这些人的,这需要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。
我只参加过一次类似的团:79元包车包吃,亚布力滑雪1日游。
在大巴车上,导游就把此行的目的跟大家讲的通透:来哈尔滨就是玩雪的,你不玩来干嘛的?一共6个自费项目:全套优惠价1010元;也可以单项80-300元不等。
我当时也是抱着不交钱,你也不能把我怎么样的心态;可是当看到全车的人,热情高涨的交钱付款,我自己就心虚了,别最后成了全车的典型,那就太丢人了。。。
最后,花了320块钱,买了两个自费项目;别人参加项目去了,自己就在零下20°的雪地里呆着。
参加这种低价旅行团的人,不外乎有以下几种心态:
1.第一次参加很好奇:我就不信能把我怎么样?!我想买东西就买,不想买就不买!能把我抱井里面去?
2.喜欢购物型:去过很多次了,觉得有近乎于免费的车拉着到处去买东西,很好啊。
3.死猪不怕开水烫型:参加过很多次,都了解导游的套路了。我就是不买,你逼急了,我就去投诉,反正我有的事时间,给你曝光,吃亏的是你们。
4.在家无聊,出门散心型:反正在家也是闲着,跟个团有那么多老伙计陪着,可以说话聊天,还有人管饭管住,挺好。
5.被朋友拉着作伴型:朋友想去但是怕一个人被导游欺负,多拉几个人壮胆。
最终也跑不出以下结果:
- 受了一顿气,还买了一堆用不上、又贵的要死的东西
- 每天的主要项目除了购物就是购物,从玉石店出来又去特产店
- 一天在景区的时间不超过2小时,下车照相的时间超过20分钟,导游就催
- 几乎从来不去收费景点
- 就算不买东西,也只能在外面等几个小时。夏天大巴上没空调,热死;下车又被蚊子咬死。冬天不让在大巴上呆着,只能在车下等,冻死。
- 早餐每人一个鸡蛋不准多拿,一碗稀饭+咸菜;中餐、晚餐,8菜一汤/10个人,清水煮胡子,难以下咽。
- 为了赶路,每天在大巴车上坐7-8个小时。
- 住宿条件简陋,洗澡热水时有时无;夏天房间潮湿发霉。
- 受导游的嫌弃,甚至言语攻击。
所以,在这种情况下,还能继续参加我确实感觉挺佩服的。可能这也是一种乐趣吧。
(以上都是根据自己经历过,或者网上热议总结而出,如有不符请通知我,我将及时更正,谢谢)旅游顾明思义是出去清闲两天,看看美好的风景及古建筑等,身心得到放松,并在旅行过程中,并在见识上有所收获。
旅游不得不提到导游,导游在整个旅行中是主角,特别是标明低价购物旅游团的导游,他们不仅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,还要有与游客“周旋”的能力,而游客不知道是他们的工资并不高,除了保底工资二千多元除,收入主要靠游客购物提成,因为购物与很多游客发生矛盾,甚至于遭到了投诉,有的导游因此丢掉了饭碗。
如果标明了是低价购物旅游团,游客要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,在享受优惠的同时,也要参与购买所需所爱的物品,清楚旅行社是要赚钱的,导游的收入靠得就是提成,有的导游会开门见山对游客说,他们的工资主要靠游客购物来的,作为游客要能理解他们的难处。
如果根本不想购物,却参加此次旅行,多数是精打细算、爱占小便宜的人,不排有的老年人不了解的情况下参与其中,这种现象还在继续,根源导游工资低问题,旅行社应该拿出解决方案,不要以低价来吸引游客,而把导游推向风口浪尖上,因为导游这个职业真的很辛苦,好多人不会理解的。
根本不想购物,却参加低价购物团的心态是什么?
有些人明明知道低价团是购物团,车上要听导游洗脑,不购物要听导游训斥,玩景点受时间限制,早出晚归、吃住一般,既然这样,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愿意参加低价游呢?
一、懒惰型:
有些游客并不缺钱,但不喜欢自由行,嫌麻烦,跟团吃、住、行不用自己操心。
二、热闹性:
有些游客天生喜欢热闹,往往是亲朋好友成群结队结伴而行,照相、拍视频、跳舞,忙的不亦乐乎,图的就是热闹开心。
三、专蹭型:
有少数游客是经验老道的‘‘老队员’’,只要价格、地点合适,就报名参加低价团,这一类人基本上是不购物的,进购物店跟在有男同志的小团队里面,一旦发生纠纷什么的,反正一个旅游团的,大家会相互关照,她自己也觉得有安全感。
四、节约型:
有些人确实很喜欢玩,特别是没去过的地方和景点特别有吸引力,但又不想多化钱,参加低价团就是她们最好的选择。
只要存在,就有市场。这就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愿意参加低价购物团的根本原因所在。
‘’我不买你能把我怎样‘’?特别是现在,又不允许强制购物,所以,低价购物团矛盾不断,被‘‘坑’’、被‘‘骗’’时有发生,低价格才是吸引跳‘‘坑’’的源头。如何避免,欢迎朋友们在此发表你的看法,谢谢。

我是上海人,去年参加了499元2人的山东日照威海青岛连云港的5天4晚的低价团。全程山东导游和气待客,共进了7个购物店。但只求点人头进店並不强制购物。4晚住连锁酒店,卫生舒适。唯一是包餐质量较差(早人均3元正餐人均IO元)景点游玩大都无需门票或收费较低的景点。因是全包价,不另收任何费用,自费项目(大帆船)也是自愿参加並不强制。全車五十多人大多数很满意。